ペット

2018年9月13日 (木)

養殖規模化生豬走勢樂觀

  9月12日,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祖力在“第十一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”上,針對“中國生豬市場現狀及行業發展趨勢”做了專題演講。

  “近10年來,我國豬肉產量穩居全球第一,是一個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。從全球角度來看,我國豬肉產量和消費量占全球的一半,產量約是5500萬噸。”王祖力表示,在國內飼料消費中,玉米需求占到產量的60%,有時可以達到70%,由此說明玉米產業與生豬產業密不可分。

  “近年來,我國生豬數量大幅增加,豬肉產量與七八年前相比增長了6.1倍,生豬出欄量增長了4.3倍,整個產業的效率也在大幅提升。另外,養殖規模化水平也提升比較快,但比重仍偏低,規模化占比還不到一半,2016年是45%。”在王祖力看來,國內生豬養殖業已從中南部向北部轉移,雖然集中度總體提高,但水平偏低。不過,近年來隨著大型企業逐漸擴張,養殖業的集中度明顯提升。

  從生豬及其產品貿易情況來看,進口量從2008年的幾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120萬噸,2017年為112萬噸。增長速度雖然很快,但絕對量占肉類和生產消費總量的比例還很低,大概在2%—3%的水平。因此,中美貿易摩擦對豬肉市場的影響不大,但對飼料和原料市場的影響比較大,尤其是對大豆、玉米市場的影響比較大。

  據王祖力介紹,國內生豬價格有兩個很明顯的特征:一是豬肉價格4年一個波動周期,從2013年開始價格波動明顯加大;二是養殖戶結構顯示,最近這些年整個生豬產業呈現“小產戶剛性退出、大型養豬場規模擴張”的特點。2010年前後大概有6000萬養殖戶,現在減少了一半,但產量並沒有減少,反而有所增長,這有利於養殖效率的提升。

  針對非洲豬瘟對市場的影響,王祖力認為,短期來看,非洲豬瘟一定會改變市場供需關係,正常上漲的生豬價格走勢被打斷。由於市場供應增加,消費者出現恐慌心理,消費量減少,所以生豬價格出現了下跌。中長期來看,由於疫情使養殖戶正常補欄的進程被打斷,所以後期供應一定會出現階段性短缺。

原文地址:http://field.10jqka.com.cn/20180912/c607096998.shtml